一个老师和他的十个学生
**** 2015年05月13日 来源:新华网宁夏频道
据《吴忠日报》消息 作为一名老师,你或许听惯了教室内琅琅的读书声,看惯了操场上嬉戏打闹的一群身影。
然而,在这样一所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学里,仅有一名老师每天面对不同年级的十名学生,他坚守着,是舍不得自己的学生,舍不得这片土地,
还是自打选择在这个山村学校当老师起,就坚定了不离不弃的信念?
不见海棠的海棠湖村
海棠湖村看不见海棠,只有层层叠叠的山峦,一座连着一座延伸到远方。
5月里的绿在这里算不上披绿装,最多算得上是一层薄薄的绿纱。当你了解到这里如今仍然未通自来水,全村只能靠存储有限的窖水生活时,也许能想象到这里是怎样一番景象。
5月8日,在同心县张家塬乡海棠湖村,记者跟随该村李渠社社长陈明辽来到距离村部1公里处的海棠湖小学。通往学校的唯一一条水泥路正在维修中。“这里种的是麦子吗?”记者指着学校墙后的一片地问道。“是麦子,2月里种的,现在是长了3个月的小苗苗,到7月就能收了。”陈社长笑着说。
山沟沟里的小学校
走近,拉了拉学校紧闭的大铁门,从教室里走出来一位老师。“为了安全,平时这门都是锁着的。”老师边开门边说。
“这位是陈龙老师,也是学校唯一的老师。”陈社长介绍,早些年,海棠湖小学还是一所完全小学,学生多,老师也不少,大概七八年前,因为搬迁等原因,学校只保留了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,老师也都调走了。
学校有前后两排教室,开着门的只有正对面的两间,一间教室内几个学生正围坐在一起看书,另一间教室内只有一个学生正朝着教室外张望。
“这节课是给学前班教拼音。”陈老师下意识地朝着只有一个学生的教室里望了望。
为了不影响孩子上课,记者安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。
“ai”“ai”“ei”“ei”……老师领读,学生跟读,丝毫不受他人影响。这间简陋的教室,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小学生守则、日常行为规范等须知整齐地贴在教室墙壁上,教室后方还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学习园地,张贴着学生的画。每一幅画都五彩斑斓,“诉说”着孩子们小小的梦想。而此时,在这个只有一个学生的教室里,陈老师背对着学生板书,转过头再一遍遍地重复着课本内容。这个40出头的汉子有着高大的身影、专注的神情,让人为之动容。
孩子们的守护者
趁着陈老师讲课的空当,记者来到另外一间教室,不用细数,9个孩子安静地坐在教室中间的5张桌子旁。
记者想和孩子们聊一聊他们的学习生活。
“陈老师啥都得教,学校就他一个老师。”学生倪婷丽说,三年级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同学,明年她们就要到邻近的小学读四年级了。“我家离学校远呢,要走一个小时,我爸忙的时候,陈老师就送我回家。”二年级学生王仙接过话茬说,陈老师可好了,做的饭可香了。
二年级数学、三年级语文、学前班拼音、三年级英语……一早晨,陈龙马不停蹄,课程排得满满当当。课间十分钟,他带着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游戏。看着这位领头奔跑的“鸡妈妈”,记者觉得他更像是这10个孩子的“亲妈妈”。
早晨6节课结束,陈龙换了装备,变身为一名炊事员。“学校小,只有我一个老师,所以我要在早晨7点前把孩子们的早餐准备好。因为有的孩子家远,中午就统一留在学校里吃午餐。除了上课时间,到了周末,还要到乡里采购食材,很忙但很充实。”陈龙说。
麦田里的希望
多年在山村小学教书,陈龙总结出了一套颇具山村特色的教学方法。
陈龙觉得,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学生,要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,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观察、认识山里的花草树木,积累素材。在教英语、音乐等自己不擅长的课程时,陈龙会结合电教设备给学生上课,他平时也是不断钻研、学习。
“有学校就有希望,当初没走,就是想守住家乡的希望。”陈龙说,虽然现在学校只剩下10个学生,但他始终抱着“就算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教下去”的信念,他希望能亲自把村里的孩子们送出大山,让他们不再受穷。
走出海棠湖小学,看着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,或许它开不出娇艳欲滴的海棠花,但它却能结出一颗颗饱含希望的果实,正如学校墙后的那片麦子地,一天天呵护,一天天成长,丰收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近……(记者沈晓丽)
(责任编辑: 王倩)